中国114招生网
您的位置:中国招生网首页 >> 最新动态 >> 详细信息

农村教育短板亟须补齐

2013/6/24 9:16:00 114招生网浙江站 【 】  

  今年高考之后,有两组数字引起了国人的广泛关注:一组是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699万人,网友称之为“史上最难就业年”;另一组是今年高考学子的弃考100万人,这其中不少是农村孩子,这使得人们对一向被视为改变人生命运的大好机会――高考的思考更加深入。
  当高考“弃考”相遇“最难就业年”,我们该做怎样的思考?为什么现在不少农村孩子不愿读书?为此,连日来笔者到湖南郴州市苏仙区坳上镇、白露塘镇等学校采访。
  中学校长的郁闷心事
  中考在即,坳上学校校长曹明顺脸上布满阴霾,他的学生在此前的模考中大排名并不理想,对于多少学生能考上重点高中他无法抱太多期待,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学生选择初中毕业就直接帮家里做生意或者外出打工。为此,他感到心痛,却毫无办法。
  曹明顺是郴州北湖区石盖塘镇光明村人,当时村里共有40多户200余口人,他是恢复高考后考上中专的第一个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村里的人教育孩子时都以他为榜样,鼓励孩子争取跳出“农门”。身为中学校长的他备受人们尊敬。
  然而,近几年,令他郁闷的事情越来越多,学生考上重点高中的越来越少,镇里考上大学的人数也连年下滑,就连教师――这个他最看重的身份,在人们眼里也贬值了,富起来的村民更喜欢调侃他有限的工资。
  曹明顺介绍,如今,我们学校无论是在硬件上还是在软件上都远远好于10多年前,教学设施设备与城区学校相差无几,美化亮化绿化工程比城市有的学校还要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镇每年要考一二十名大学生,镇初中每年要考20多名中专和重点高中生,到每年8月份家长请“谢师宴”时,都要分批安排任课教师赴宴。那时当老师的虽然工资不高,却有一种成就感,受到家长们的尊敬。学校曾经是郴州市教育的一面旗帜。如今,这所学校的成绩却渐渐褪色了。
  曹明顺说:“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扩招和大中专生的不再包分配,大学生找工作难的问题凸显,农村孩子看不到直接的现实效应,家长们也把教育投资与经济回报挂钩,对孩子用‘知识改变命运’的说法产生了质疑。加之近年来郴州城区‘南延东进’的实施,地处南面的坳上镇已纳入郴州市的城市规划。不少农村家庭摇身一变成了百万元户,一些农村年轻人不是“富而思进”,而是满足于现有的富裕生活,‘读书无用论’的风气慢慢抬头,全镇每年难考出几个大学生。”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在郴州农村,大学生神圣光环已不再有。以往,农村如果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那是光宗耀祖的事;现在,农村不再羡慕出了大学生的家庭。在有的地方,一些人反而担心供读大学生的家庭会向其借钱。读完大学需七八万元的高额费用,毕业后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已使大学生的头衔不再诱人,对农村中小学生学习方向和目的造成很大影响。
  曹明顺自嘲地说:“唉,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老家10年前已变成了郴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我老弟虽然只读了初中,现在已经是百万富翁,家里仅靠卖土地就分到了近百万元,不但盖了一栋五层楼的别墅,买了小车,还在附近的宇腾化工厂上班,两口子一个月共有5000多元的收入,‘五险一金’与我们国家公职人员一样交,且还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农活,日子过得比我这当老师的两口子还要潇洒。现在一些上一般大学的大学生毕业后还要靠家里补贴,还比不上在村里工厂工作的收入高,两相对比,城郊孩子哪有一心苦读考大学的动力!”曹明顺无奈地感叹道。
  村民富起来了,学生却越来越难管
  白露塘学校副校长胡志宏也向笔者大倒苦水:“自从上世纪90年代郴州有色金属出口加工区成立以来,周边农村的村民仿佛在不经意间就成了百万富翁。一栋栋漂亮的新房子拔地而起,村民们凭着卖土地的收入和出租房子的收入过上了安稳而富足的生活,大多数妇女不是成天坐在家里打牌、搓麻将,就是跳舞、买彩票,男人们在附近工厂打工。一些家长素质高的、有远见的,则想办法纷纷将孩子送到城区的好学校读书;一些文化程度低、只见眼前利益的,就将孩子读完初中作为自己的义务,一般不关注孩子的学习,导致我们学校的学习风气越来越差,学生越来越难管。”
  郴州是湖南省的“南大门”,素有“有色金属之都”、“煤炭之乡”和“温泉之乡”的美称。由于与广东省毗邻,再加上湖南人有“吃得苦、霸得蛮、懒得烦”的特性,丰富的矿产资源造就一大批勇于“霸蛮”的富翁。这些矿老板大多没有什么文化,仅靠一点冒险精神一夜暴富;一些打工者在广州、深圳等地靠搞装修、开的士也迅速地发家致富。每到节假日,这些在沿海城市成为老板的人,都开着小轿车衣锦还乡,这些老板的孩子在向人炫耀的同时,农村学生也觉得没有多少文化的父母亲照样能干大事。久而久之,农村人觉得“学习无用”。
  胡志宏向笔者分析起农村孩子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一是如今当地生活条件好了,一点也不比城市差。孩子们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没有了学习的动力,觉得读书是一件很苦的事情;二是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现象的出现,引发“读书无用论”在农村蔓延。即使读完大学在城市找到了一份工作也要为生计而奔波,还不如好好地享受眼下的富裕生活;三是农村基础教育水平仍赶不上城市,农村孩子从第一步就输在起跑线上,从开始就没有对学习产生兴趣,以后也很难再产生兴趣;四是一些农村人仍迷信铁饭碗,不分配工作就觉得读书无用。孰不知学习是提高个人素质,以适应更好的竞争;五是不少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使家长和学生看不到希望。再加上学校一些学科的枯燥无味,单一的授课模式,没有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真正使学生做到好知、乐知。
  农村教育“短板”亟须补齐
  笔者走访发现,与前几年信息闭塞相比,如今也有不少农村孩子脚踏实地,对自己的前途有着清醒的规划,一证在手不如一技傍身,他们的选择更着重现实。
  去年7月份,笔者堂兄家的女儿张巧突然放弃读高三,决定去读高职院校,急得堂兄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连打了几个电话找笔者劝张巧。她的反应倒很平静:“凭我这样的成绩,明年高考顶多能考上个‘二本’或‘三本’。看到父母每天这么辛苦地为我们操劳,我实在是过意不去!再说读完四年大学,至少得花七八万元,到头来还不一定找得到好工作,还不如现在去读高职学院,以减轻家里的负担,今后就业还容易些。”听了张巧的回答,笔者当时深深佩服这个孩子的理智选择。
  郴州市第一职中教师周岗有感于他的一些学生的现状,痛心地指出:“眼下,郊区一些农村学生,毕业后因为缺乏生活技能,进城打工没门,搞二三产业无路,只好在家里闲着,家长们也觉得现在富了,孩子在家花不了多少钱,暂时不工作也没关系。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很快融入当地的经济活动,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
  除了“读书无用论”抬头,笔者发现,农村教育水平差,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村孩子的竞争力,降低了孩子读书的信心。不少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陈旧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是“听、写、读、背、考”的五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教学的需要,也加重了师生负担。不少学校经费紧张,除了购置必须的办公和教学用品来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外,已无其他能力添置电教设备、投影片、图书、课改资料等教辅设备,基本上难开展新课改实验活动。
  笔者走访了几位致力于农村教育的老教师,他们认为,教育要因地制宜,对农村学生的教育应该面向农村,创办农村特色教育,开设以实用技术为主题的课程。将课改融入教学,超越课堂,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学习,观察农村生活和周边事物,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育环境。此外,加大经费投入应该是当前促进农村学校发展的重要手段。
  厌学潮流在冲击着中国农村基础教育。人们期盼这种现象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补齐农村教育“短板”,只要多走一小步,就能让农村学子重燃希望。
院校推荐
欢迎考生家长进入院校推荐查询咨询各类院校,为考生准确填报院校录取志愿作准备
>>更多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招商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站点留言 | 行业网联盟

版权所有 © 北京网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114招生网 –浙江招生考试信息网,浙江高考政策,浙江高校推荐,浙江自考成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胜古中路1号蓝宝商务大厦402  邮编:100029
电话:010-80788512  传真:010-80788512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24748号 技术支持:中国网库[ 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