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参加高考的同学们来说,除了要每天努力学习,提高自身水平以便在最后的决战中取得佳绩之外,选择一个适合自身的专业也是至关重要的,专业的选择对一个学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为它将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一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职业前景。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在专业选择上应当慎重和冷静,不要陷入种种误区之中。
一、盲目选择“热门专业”
应当说,这是比较普遍的一种误区,考生和家长在专业选择上往往都会根据自己的认识去选择一些“热门专业”,以便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其实这是一种不恰当的做法,一方面,专业的热度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变化,不会一直热下去或冷下去;另一方面,自己认为热门的专业,可能也是其他人认为热门的专业,可能会有很多的考生报考,增加了竞争的激烈程度,还会加大自己考取的难度,同时,一个专业即使再“热”,再“火”,它对员工的需求量也是有一个限度的,如果大家都盲目报考,有可能会造成某一专业的人员“供给过剩”,反而会产生“就业困难”的问题。
二、盲目“跟风”,缺乏主见
有的考生在填报专业时,缺少自己的主见或者是为图省事儿,盲目随大流,看到自己身边的同学、朋友报什么专业,他也跟着报什么专业,既不去考虑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也不去认真了解所要报考专业的具体情况和信息,这就可能造成被相关专业录取后,发现自己根本就对这个专业没有兴趣,同时也不符合自身的特点,无疑,这样学下去就会很吃力、很痛苦,对自身专业能力的培养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在未来的就业过程中也会处于不利的境地。
三、家长代替孩子选专业
根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约有50%左右的学生所学的专业是由家长做主选择的,应当说,这一现象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家长们看到孩子的学习非常辛苦,不想让他们在专业选择上再耗费更多的精力,另一方面,家长们认为孩子的社会阅历较浅,考虑问题不成熟,在专业选择上有可能会出现偏差,因此出于帮助孩子的目的为他们选择了专业。但是,家长在选择专业时,往往会忽略孩子的自身情况,如学习基础、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因素,更多地是出于自身主观的意愿、想法来为孩子来选择专业,最后有可能选了一个孩子毫无兴趣的专业,这样做短期内可能会使子女的学习热情受挫,影响最终的考试成绩,从长远来讲,也不利于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生活。因此,家长在为孩子选专业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孩子自身的想法和意愿,多与子女进行沟通,多倾听他们的意见,正确地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经验和了解到的专业知识、信息给孩子介绍专业的学习内容、发展前景、就业形势等情况,让孩子发自内心地接受你的观点,最终达成双方意见的一致。
四、对专业不够了解,凭分数“对号入座”
高考之前往往会进行几次模拟考试,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的复习效果,以便查缺补漏,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填报志愿提供一种帮助,在一些高招咨询会上,我们往往会看到家长、同学们拿着模拟考试的分数来进行咨询,以便使填报志愿更有把握,这样做本无可厚非,但还是存在一些学生及家长单纯只凭模拟考试分数来确定报考志愿的问题,这样做有可能产生一定的问题,因为,虽然模拟考试的分数确实在选择专业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毕竟不是最后的高考分数,模拟考试的一、两次成绩会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如果考生在模拟考试中发挥超常或失常而认为这就是自身的真实水平,难免会在专业的报考中有不客观的情况出现,因此,考生在参考模拟考试成绩的同时,也应根据高中三年的整体学习情况以及兴趣爱好对自己进行评估,以便更合理地确定专业。
五、只看专业名称,不了解专业实质
在专业选择过程中,还存在在不了解专业内容的情况下,只看专业名称来确定报考专业的做法,实际上,有些专业虽然在名称上看起来差不多,但实质上有很大区别,例如金融学和金融工程专业,金融学专业主要研究货币理论与政策、商业银行体系运行与管理,以及金融市场的理论与实践等;而金融工程专业主要学习现代金融理论、现代数理工具和计算机信息技术,是综合运用数学、统计学以及计算机编程技术来解决金融问题的一个专业,相对而言研究数理技术的问题较多,对数学及计算机方面的要求相对也较高,还有像财会专业与财政学专业,也比较容易混淆,财会专业属于管理类专业,而财政学专业属于经济类专业,所属的学科门类就有不同,财会专业的学生要学习会计学、管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一些实践操作技能,接受科学的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训练,具有较强应用技能和实践能力,财政学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科下的一个专业,它主要研究政府部门在资金筹集和使用方面的理论知识、相关制度和管理方法等。综上所述,考生和家长在确定专业之前,尤其是名称上看起来很近似的专业,首先要了解清楚该专业的具体情况,学习的相关内容及未来的就业前景等,以便更加科学、合理地确定报考专业。
版权所有 © 北京网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114招生网 –浙江招生考试信息网,浙江高考政策,浙江高校推荐,浙江自考成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胜古中路1号蓝宝商务大厦402 邮编:100029
电话:010-80788512 传真:010-80788512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24748号 技术支持:中国网库[
78.125]